语文板书教学设计论文(步步惊心的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回顾 语文课本 第八单元拓展八

——感受艺术类成语的艺术魅力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陶小平

【教学目标】

1、 回顾梳理本单元的精彩语段,感受这样描写的艺术及好处。

2、 积累16个描写艺术的成语,理解意思,了解故事及出处。

3、 给这些成语进行分类与归纳,并尝试在一定语境下加以运用。

4、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学情分析】

一组课文学完过后,很少有学生进行完整的梳理和回顾。老师们也只是把“回顾拓展”单纯的当成简单的练习题讲解,一讲而过,没有深刻体会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安排的价值。因此,本次教学我以“日积月累”中16个艺术类成语为载体,采用“理一理,温习单元主题;读一读,日积月累成语;讲一讲,成语故事内涵;分一分:成语用于类别;写一写:恰当灵活运用。

二、读一读,丰富日积月累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闯闯第二关——日积月累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1、出示共学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弄懂以下16个成语的意思。

(1) 读——读一读,读准字音,特别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2) 讲——讲一讲有关成语的故事及出处。

(3) 分——分一分这些成语所属的类别。

2、小组自主学习

3、展示汇报

(1)读 提醒同学注意“曲高和寡、脍炙人口、不落窠臼、余音绕梁”的发音,及“雕梁画栋、不落窠臼、脍炙人口、曲高和寡”的书写。

(2)讲 各组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交流所熟知的典故。如“余音绕聊、响遏行云、阳春白雪”等。

师补充“脍炙人口”的典故。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却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他死后,曾参会继续吃脍炙而不吃羊枣。

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申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比喻人人赞美和传诵(多指诗文)。

(3)理清成语的类别

建筑类: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音乐类:余音绕梁 雅俗共赏 曲高和寡 阳春白雪

书画类:妙笔生花 笔走龙蛇

文学类:脍炙人口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手工类: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通用类: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不落窠臼 美不胜收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会儿时间,不仅会读这些成语,还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了解了有些成语的典故,赋予了它们丰富的内涵,知道了它们分别用于哪一方面,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会用。第三关——学以致用,敢不敢闯?

三、写一写:恰当灵活运用

1、轻松竞猜 看图片想成语,用上什么词形容最恰当,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猜的。

2、对号入座 选用恰当的成语填空

(1)小作者真是( ),写出的文章构思( ),内容( )。

(2)音乐会上,既有( )的流行音乐,也有( )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 ),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 )。

3、现场写话

结合自己的实际与感受,尽可能的用上艺术类成语,试着写一段话。

提示:去看画展、去听音乐会、去某地游玩……

(1)生试写

(2)交流、评价

四、说一说,畅谈学习收获

1、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收获

师: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

2、教师激励学生继续搜集成语典故

总结:在回顾、理解、运用中,同学们,我们充分感受了艺术类成语的魅力,它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播;更令人回味的是成语背后的故事和传说;用起来也极为生动、形象。真不愧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要想更多的领悟成语的魅力,我推荐大家阅读《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故事600解》等书。

,

花卉屋 » 语文板书教学设计论文(步步惊心的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runsly@qq.com

工作时间:8:30-18: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