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股价实时行情(滴滴股价实时行情最新)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滴滴股价实时行情,以及滴滴股价实时行情最新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搜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美团、高德、T3“围猎”滴滴,出行行业格局恐将生变

滴滴全网下架,出行行业再次暗潮涌动,“相对于一家独大,几分天下的局面没什么不好”。但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一家出行的企业真的影响了IPO企业的出行。原来很畅通的一条路,现在成逆行了。”

编辑 马吉英

头图设计 肖丽

屋漏偏逢连夜雨。

滴滴APP全网下架,让其他网约车平台看到了“机会”,一场针对滴滴的“围猎”已无声展开。

“7月8日就收到了美团打车的短信,邀请进行车主注册。”北京一位“星徽出行”的网约车司机告诉《中国企业家》,他和身边不少司机朋友都收到了美团的邀请。美团打车公众号显示,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惠州、泉州等34座城市均在招募美团打车司机。

随着“美团快车”在更多城市上线及招募司机,美团也在7月9日重新上线了曾于2019年5月下架的“美团打车”APP。

另外,高德在近期宣布启动“暑期免佣季”,推出新手司机免佣和高峰期免佣活动,参与的网约车平台将超过100家。T3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等也都推出了打车优惠券。

一位出行行业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表示,“从广告力度来看,美团、高德和T3出行三家冲得比较猛”,“其中有的拉新效果也确实不错”。

“T3出行、美团、高德、曹操出行等平台新用户的注册量在这一期间都翻了几倍,订单量也暴涨。现在就是考验各家能力的时候,能不能接得住这些需求。”一位出行平台管理者告诉《中国企业家》。

网约车行业经历了多轮资本大战后,滴滴拿下绝大部分市场。此后各方势力从自身优势出发,凭借流量优势或是地图数据、车企资源,分食剩下的蛋糕。 此次滴滴巨震,行业再次暗潮涌动,格局或将生变。 面对受补贴影响大的司机和乘客,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行业是否会“螺旋式上升”?

上述网约车司机并没有注册美团打车,因为所在平台发布了平日高峰期不抽佣、周末全天免佣金的政策。

又一轮补贴战正在开启?

“相比过去,补贴会更少,巨头会在可控的状态下去发展网约车。最终这还是巨头间的持久战争。”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美团打车正在重启。

自从2018年上市,踩下网约车自营业务的刹车后,美团越来越少提及网约车。 和其他平台一样,美团打车也不想错过当下这一时机。

美团最早试水网约车是2017年2月,进入南京。2018年3月登陆上海,凭借高额补贴,在上海快速抢占市场。但在上海开城仅1天,美团打车便被约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其不得以低价扰乱市场秩序。

政策之外,美团的财务也受到影响。美团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2018年Q3财报中,“新业务及其他”的销售成本财报显示,该增长主要因为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和收购摩拜产生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增加。

此后美团打车暂停开城。2019年4月,美团打车调整方向,采用聚合模式在十几个城市落地,当年美团收获了首个盈利年。

在2020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被问及美团打车,美团创始人、CEO王兴表示,美团打车在资本支出中的占比很大,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公司重视其长期战略价值。

美团对打车业务的坚持有其合理性。 美团上市时,今日资本创始人、总裁徐新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表示,出行是高频刚需,作为股东她很愿意美团去做出行,“超过万亿市场的生意,很难一家独大,两家是一个 健康 的生态”。

“王兴对出行和车非常上心,从王兴及美团对理想 汽车 的占股比例就可以看出。”张君毅说道。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月31日的理想 汽车 股权结构中,王兴名下持股为21.6%,有7.8%投票权。李想持股为19.7%,拥有71%投票权。

张君毅同时指出,美团等巨头做打车业务,也可以丰富用户画像,更好地打通各种服务,做到衣食住行全面贯通。

互联网观察家尹生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出行对完善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通过提供协同来强化美团本地生活服务网络的整体价值,包括用户价值和网络的生产率,这些从长远看,可以降低用户出行的成本。

关于投入和收益,尹生指出,美团的用户规模和入口优势等,可以降低美团开展该业务的成本和进入壁垒。

“美团肯定会加大力度,亏损不是美团最大的考虑,对反垄断监管的担心才是。” 一位出行行业投资人表示。也有行业人士指出,即使前期高额补贴,假设通过打车服务给某餐厅带来了一个客户,该餐厅给美团的返佣或许比美团花在这一打车订单上的补贴更多。

关于采用自营还是聚合模式,张君毅认为,自营模式可以规范服务质量,保证体验的一致性。

上述出行行业人士则表示,“如果真的有很多运力流出,最终一定是自营模式能更好地去做承接。如果比较高德和美团,高德是‘空军’,一直是做连接;美团是‘陆军’,擅长地面战,做自营也合理。”

相比美团,高德以更低调、轻量化的方式连接出行服务商,也获得了不低的单量。

2018年高德正式上线聚合打车,据《中国企业家》了解,其订单量在2019年元旦达到峰值100万单。2020年,据《晚点》报道,高德单量一度超过200万单,今年目标250万-300万单。据《中国企业家》了解,目前单量应该没有达到300万单。

一位出行平台负责人曾告诉《中国企业家》,2020年疫情好转后,能感觉到高德、美团两个聚合平台的单量增长很快,餐饮、 娱乐 消费需求被释放出来。

2020年,出租车也是高德及整个网约车行业的一个重点,继滴滴宣布升级出租车业务为“快的新出租”后,11月高德宣布启动“好的出租”计划。 “大量的存量出租车,可以实现快速供给,也都是合规运力。”上述平台负责人表示。

T3出行也在加大火力。2020年12月,T3出行宣布在2021年实现网约车业务落地48城,比刚成立时制定的目标提前一年,并在2021年底实现全业务线日均300万订单目标。截至2020年底,峰值日订单超过100万。

2021年2月,T3出行宣布进入北京时,T3出行CEO崔大勇向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媒体表示,在车辆来源上,T3将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在自持车辆的同时,也将推进合作伙伴带车加盟,比如说主机厂的出行公司、以及其关联的一些4S店集团等购置车辆,带车加盟T3出行平台。

高德、美团为代表的平台拥有入口优势,T3出行为代表的平台有车企优势,各方势力、各地方玩家仍在进入网约车行业。 但另一方面,网约车在整个出行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去年公开表示,中国网约车的渗透率仅为3%,即100次出行有3次是使用网约车出行。网约车行业的“内卷”如何打破?

“破解行业内卷的问题,根源上还是技术带来的进步。技术将提升产品创新,带来监管效率提高。” 2020年年底,哈啰副总裁江涛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行业要迈向下一阶段,需要供给极大扩张,每个车主都能在每个场景下成为运力的供给,拼车也是很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此外,网约车并不是一个赚钱的业务。根据滴滴招股书,国内出行业务实现了盈利,但扣除给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后,利润率仅为3.1%,且在监管和舆论压力下,该利润率也很难进一步提高。但因为出行需求高频,出行和本地生活更紧密地绑在一起,不少玩家开始拓展本地生活业务。

高德在2020年9月正式宣布进军本地生活领域,加大在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运营权重。高德总裁刘振飞在发布会上表示,高德地图在未来将会为用户提供从行前、行中到行后的一站式数字化出行服务。

今年7月2日,阿里宣布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即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向张勇汇报。俞永福是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董事长,将高德地图的日活跃用户量从2014年的不足千万,带到超过1亿,超过百度地图,成为行业第一。

对出行行业而言,行业能否实现螺旋上升值得期待。

“不管哪个领域,只要有竞争就是对消费者的利好,相对于一家独大,几分天下的局面在商业 社会 里没什么不好。”上述出行行业投资人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一位滴滴司机注册了美团快车,暂时还未审核通过。“其他平台都加大了补贴力度,我再等等看。”

上述星徽出行的司机就是今年3月收到高德发来的短信,高德与星徽出行合作共同拉新。同时在滴滴和星徽两个平台接单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司机目前只跑星徽出行,高德带来的单量也不少,而该司机对滴滴的不满在于,“滴滴的规则总是在变,不透明。”

另一方面,监管对滴滴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7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公告,称“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 对此滴滴回应称,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深入排查、认真整改存在的所有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截至7月12日收盘,滴滴股价11.16美元,市值535亿美元,较上市当天的680亿美元下跌两成。

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人士指出,如果美股上市受阻,退出渠道减少或不清晰,资本对类似项目的投资将会变得更加谨慎,小玩家将加速淘汰。

更多法规正在出台。7月10日,中国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向 社会 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一条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家出行的企业真的影响了IPO企业的出行。原来很畅通的一条路,现在交通规则变了,成逆行了。”

滴滴这一年:网约车遭遇围剿 造车考验资金和量产

编辑 高宇雷

在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2021年,滴滴交出了一份沉重的成绩单。

4月16日,滴滴发布2021年Q4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滴滴总收入为1738亿元,同比增长22.6%,平台运营亏损为48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51.3%,归属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50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68.5%。

与这份成绩单同时公布的还有两个重磅信息。其一,继阿里CEO张勇之后,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退出滴滴董事会,而接替刘炽平的则是腾讯副法律总顾问梁凤霞。至此,两大巨头在滴滴董事局中的代言人均变成了各自的法律顾问。

其二,滴滴将在5月23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就退市进行最终决议,并且,在完成美股退市之前,滴滴将不会准备在其他交易所的上市,亦不会参与在OTC粉单市场交易。这意味着其港股上市事宜也将就此搁置,南华早报此前称滴滴原计划今年夏天转战港股市场。

针对滴滴退市进程更新,4月16日晚间,证监会方面表示,这是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作出的 自主决策,与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无关,与当前的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磋商无关,不影响双方合作进程。

不过,4月18日美股开盘后,滴滴股价一路重挫18.3%,盘中一度触及1.9美元/ADS,几乎临近 历史 最低点,截至目前,滴滴的总市值不过80亿美元,距离最高点已经跌去九成,而隐藏在这股悲观情绪背后的是对滴滴前景的担忧。

“滴滴在过去几年里,曾自以为’一飞冲天’过,其实是到过’愚昧之巅’的。”

2020年12月6日,滴滴总裁柳青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形容,滴滴经历了两次“过山车”,一次是2018年的顺风车安全事故,“直接自由落体,坠入深渊”,一次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好不容易爬回峰值的业务又几乎归零。但或许柳青也想不到,2021年,滴滴会经历第三次过山车。

毕竟,滴滴当时经过一年的休整后,业务又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2021年Q1季度末,滴滴已覆盖全球15个国家的4000多个城镇,全球活跃用户4.93亿,全球活跃司机1500万。全球日均订单4100万,平台年交易额3410亿元,对应的年订单量150亿,客单价22.7元,其中,中国网约车业务在2020年已全面盈利,2021年Q1,全平台单季盈利达55亿元。

不过,这一切在滴滴闪电上市后,却遭遇了一场更猛烈的冲击。

2021年6月30日晚间,滴滴以14美元/ADS的发行价,低调登陆纽交所,发行市值达670亿美元,开盘当天,股价最高飙升至18.01美元/ADS,对应的市值达到851亿美元,国盛证券海外团队甚至给予滴滴962亿美元的目标市值,然而,滴滴随即被启动安全审查,旗下20多款APP连夜下架。

随着突击上市的短暂光环消散,无论是业务层面还是资本层面,滴滴都再次重新陷入低谷。

作为核心支柱的中国网约车业务,从2021年Q2的448亿元下滑12.9%至2021年Q3的390亿元,2021年Q4,这一数据再次环比下滑3.9%至375亿元。受此影响,即便国际业务与其他业务依然保持平稳,滴滴的总收入却仍然从2021年Q2的482亿的高峰一路锐减至2021年Q4的408亿元。

与此同时,滴滴的整体亏损迅速放大。2021年Q2,滴滴的净利润由盈转亏,单季亏损达到244亿元,2021年Q3,这一数据进一步增至306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也在2021年Q3也开始重新陷入亏损。在主营业务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多路并进的烧钱模式变得更加难以忍受。

从2021年Q3开始,滴滴旗下橙心优选、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货运均开始收缩。其中,橙心优选被爆在去年9月从此前的9大区31省缩减至3大区9省,12月份,橙心优选正式从滴滴APP页面消失。这一战略撤退体现在财报中就是滴滴在2021年Q3,一次性计提了高达208亿元的投资亏损。

不过,滴滴的收缩策略并未就此止步。根据晚点报道,今年1月中旬,滴滴旗下几乎所有业务均开始启动裁员。4月20日,滴滴宣布退出日本市场的外卖业务,根据NIKKEI的报道,滴滴在日本迟迟未打开市场,一方面是因为面临Uber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软银的支持。

事实上,不仅仅是大股东软银,二级市场对滴滴也信心不足。从上市以来,滴滴股价持续走低,迄今,市值已蒸发700多亿。高瓴资本曾在上市当天冲进去建仓,最终却在2021年Q3彻底清仓。作为滴滴第二大股东,Uber表示将择机出售部分股权,不过,截至2021年末尚未有进一步动作。

对于滴滴来说,最后的退路似乎只剩一条。

2021年12月3日,滴滴宣布启动退市工作,并且,开始启动港股上市进程。消息发布当天,滴滴股价狂泄22.18%。如果说此前赴港上市还给市场留下了一线希望,随着4月16日的公告下发,市场对于滴滴的未来真正陷入了迷茫,而滴滴留给股东决定自己退市命运的时间也只剩30天了。

过去一年,从突击上市到APP下架、全线裁员再到启动退市,恐怕没有哪家公司的经历会比滴滴更惊险、刺激,而当滴滴在前方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大后方却掀起了一场偷水晶的行动。

在滴滴下架的第7天,美团时隔2年重启打车业务,推出了全新升级的美团打车APP,并采取了聚合+自营并行的打车模式来抢占市场。一方面,通过APP和小程序,聚合了20多家打车品牌的运力,打通全国100多个城市,另一方,重新发力自营模式,一次性开通了34个直营城市。

为了拉拢运力,高德打车也不甘示弱,随即在“早高峰免佣”的基础上,推出了“暑期免佣季”活动,作为聚合平台,高德还宣称,7月~9月的免佣金活动将覆盖100多家网约车平台。

背靠一汽、东风、长安的自营平台T3出行,更将此视为千载难逢的机遇,并瞄准百万日均单量的目标,喊出了当月连开15城的开战宣言,在滴滴下架的次月,甚至出现了一天开10城的壮举。

与此同时,新一轮的融资竞赛也开始了。9月6日,B2C平台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轮融资,并凭借38亿元的融资金额创下了出行领域2020年以来的最大单笔融资记录。不过,这个记录很快就被T3出行打破,10月26日,T3出行公布77亿元的A轮融资战绩,成为继滴滴之后最大的一笔融资。

正是在这一时期,资本也开始重新审视网约车市场,阿里、腾讯两大巨头在滴滴之外,双方各自又分别下注了哈罗出行、享道出行、大众出行与T3出行、如祺出行等等。资本赌的是第二梯队中黑马突围的可能性,在这个层面,无论是B2C、C2C还是聚合平台,再一次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尤其是这种二线上位的戏码在业界上演过。当初,Uber因深陷性骚扰和性别歧视的管理泥淖,作为竞争对手,Lyft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做大做强,最终抢滩资本市场拿下网约车第一股。

虽然烧钱模式无法持续早已成为行业共识,但面对滴滴留下的市场真空,平台依然不约而同地开启了补贴大战。从百元打车红包、1元购省钱周卡、到新用户打车1折,一时间,市场狼烟四起。

面对市场的围剿,滴滴当然不会束手就擒。APP下架之后,滴滴首先迅速启动了一轮用户补贴,甚至与京东、招商银行等第三方平台联合发起打车优惠活动,体现在财报中是2021年Q3,滴滴的市场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7.3%至44.4亿元,不过,这一大规模烧钱行为在2021年Q4并未持续。

其次,滴滴试图通过资本抓手来稳定局面。4月8日,有消息称,滴滴有意择机并购曹操出行,并且,多名滴滴员工入职曹操出行,比如,曾在滴滴专车事业部担任总经理的龚昕,负责代驾、专车和区域网约车业务的已经入职曹操出行担任CEO,不过,曹操出行随即又出面否认了并购传闻。

即便如此,滴滴的基本盘仍然遭遇了明显冲击。数据显示,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在APP下架后出现下滑全面下滑。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从Q2的448亿元下降20.8%至Q4的355亿元,交易量从Q2的35.7亿下降35.3%至Q4的23.1亿,交易金额从Q2的636亿元下降11.6%至Q4的562亿元。

受此影响,滴滴全平台交易量、交易额两大指标均同步出现下滑,二者分别从Q2的30亿、733亿,下降至Q4的27.9亿、627亿,对应的下降幅度则分别是7%和14.5%。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21年底,滴滴的月活用户同比下降了20%,而曹操出行和T3出行分别上涨了65%和125%。

作为网约车市场的龙头,滴滴的基本盘虽然并未伤及根本,但也早已不复当初的进击者模样,面对错综复杂的监管难题,滴滴迟迟未有任何破解之法,而市场也不再是那个熟悉的江湖。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显示,截至2月末,全国共有263家网约车平台,相较于去年7月新增了22家。

造车,或许是滴滴整个大盘中唯一的战略高地。

2021年4月,滴滴被爆正式启动造车项目以来,这在业界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多位车企内部人士对电厂表示,正是在去年这个时候,滴滴开始大规模从车企挖人。2021年6月,滴滴上市招股书则更进一步勾勒了四大战略图景,其中,除了共享出行、车服方案和自动驾驶,还有出行电动化。

毫无疑问,在所有互联网公司中,滴滴是离车最近的一个。对于造车这件事,滴滴与百度类似,早期并未动心起念,更多地还是聚焦技术层面,试图打造一个自动驾驶平台。一方面,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造车的确是一件很重的事,另一方面,早期很多人认为电动车与手机一样依赖通行系统。

2016年,滴滴开始投入精力研究自动驾驶,并成立了自动驾驶部门Voyager,此后,这一团队逐渐剥离并独立完成了3轮融资。当时,滴滴反复强调期待车企加入进来,每一家重复造轮子意义不大。围绕平台定位,2018年4月,滴滴联合31家 汽车 产业链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洪流联盟”。

正是在这次活动上,滴滴CEO程维承诺坚决不造车,为此,还当众抛出了滴滴未来十年的愿景,1.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2.共建 汽车 运营商平台。3.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

回头来看,从不造车到造车,滴滴的180度转变就发生在2018年4月到2021年4月的3年间,这期间,整个 汽车 产业出现了巨大变化,首先,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纷纷自研智能驾驶技术,通用型平台的生存空间收窄,其次,新能源产业链逐渐成熟,百度、阿里、小米等互联网厂商纷纷下场。

同期,滴滴在 汽车 领域呈现给外界的大动作只有一个,联合造车。据赛博 汽车 报道,现任滴滴造车供应链负责人刘海江曾密集拜访了多家厂商,最终敲定合作的有两个,一个是理想,一个是比亚迪。

2020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联合打造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发布。按照滴滴的说法,这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产品,但从内部人士对电厂所描述的信息来看,比亚迪只是将自己定位为代工厂,并且,这款车无论是设计还是续航,与当下的电动车相比早已落后,如今,双方的第二款车仍在开发中。

而对比与比亚迪之间并不算顺利的合作,滴滴与理想的合作甚至干脆无疾而终。某种程度上,这似乎印证了何小鹏那句1+1 2的论断。

2021年,在合作造车的基础上,滴滴更进一步,单独成立了造车项目,内部代号为“达芬奇”,根据滴滴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的爆料,这个团队规模在1700人左右,在组织架构中仍处于隐藏状态。而从招聘平台来看,滴滴 汽车 业务线仍在吸纳人才,相关开发岗位的薪资基本都是30K起跳。

事实上,相较于造不造车的问题,包括很多滴滴员工在内,市场更关心的是滴滴哪来的钱造车。从财报上看,截至2021年12月末,滴滴账上有434亿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以及133亿元的短期投资,扣除短期借款,粗略计算仍有500亿左右的现金流,对应单季54亿左右的净流出,短期应该无虞。

其实更关键还是产品力,一旦产品力得到市场认可,后期单独融资也未尝不可。据赛博 汽车 报道,滴滴的造车项目主要有两个,面向网约车的D1与面向C端用户的C1。其中,D1由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带队,C1由滴滴元老级员工罗文领衔,但两款车都定位10~15万这一厮杀最激烈的价格带。

有消息称,滴滴将在今年6月份正式对外公布其造车计划,并争取在明年6月实现首款新车交付。倘若按照电动车1~2年的研发周期来看,滴滴从去年年初立项到明年年中交付也基本符合惯例。

不过,上述比亚迪人士指出,对于滴滴来说,最大的考验还是产能,毕竟,现阶段车企的产能基本都自顾不暇。据悉,滴滴大概率会收购一家车企,目前,市场锁定的收购目标为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对此,国机 汽车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尚未有可供披露的信息,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2022年,造车已经进入了2.0阶段,对于刚刚下场的滴滴来说,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2021年Q4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62亿元,环比下滑约3.93%,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1

滴滴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未经审计财报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总营收约为40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6.99亿元下降13%;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72.21亿元收窄95%。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收入为375亿元,国际业务的收入为10亿元,其他部门的收入为23亿元。

从订单量来看,2021年Q4滴滴的总订单量为27.91亿单。其中,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为23.07亿单,国际业务订单量为4.84亿单。

从交易额来看,2021年Q4滴滴平台总交易额为672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62亿元,国际业务交易额为110亿元。

从平台销售额来看,2021年Q4滴滴平台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业务的总销售额为99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平台销售额为89亿元,国际业务的平台销售额为10亿元。

同时,滴滴还宣布,腾讯总裁刘炽平辞任董事,任命腾讯副法律总顾问梁凤霞为新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创立于2012年,发展早期凭借烧钱方式大肆抢占市场份额,并在激烈的价格战中陆续收购了不少玩家。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2016年8月收购Uber中国,彼时,滴滴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滴滴活跃用户8157.3万,用户量排名前十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用户份额占据66.3%。

好景不长,2021年6月底7月初对于滴滴来说是个重大转折点。

2021年6月末,滴滴在美国上市。但在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因数据安全问题将对滴滴实施网络完全审查。7月4日,“滴滴出行”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从应用商店下架。

7月9日,滴滴旗下25款App因同样的问题也从应用商店中全线下架。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2021年12月3日,滴滴官方微博发文称,“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受此次事件影响,滴滴国内业务规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增长几乎停滞。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Q3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85亿元,同比增长0.08%;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为23.56亿单,同比下滑0.76%。

从最新财报来看,这一情形似乎仍没有好转。2021年Q4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62亿元,环比下滑约3.93%;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为23.07亿单,环比下滑约2.08%。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2

滴滴最新财报显示, 亏损有所收窄,不过中国出行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了下滑。

4月16日晚间,滴滴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滴滴总收入为40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2.7%。同时,第四季度滴滴的净亏损达1.7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2.3亿元。

从亏损看,滴滴的亏损在进一步收窄。2021年第四季度,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3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达74.4亿元。在第四季度,滴滴国际业务99 Taxis相关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达28亿元。

细分业务看,滴滴当前收入由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三部分构成。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407.8亿元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374.7亿元,同比下滑15.1%;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51.2%;其他业务总收入为22.6亿元,同比增长22%。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实现收益8.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国际业务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亏损18亿元,其他业务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亏损29.6亿元,其他业务的亏损有所收窄。

在滴滴App下架后,滴滴订单量持续下滑。根据交通运输部每月发布的网约车运营数据, 2022年2月滴滴月单量相对于2021年6月下滑32%。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72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GTV达到562亿元,国际业务的GTV达到110亿元。

就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7.91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07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84亿单。

支出方面,滴滴在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为3.81亿元,同比增长130%,此前有消息称滴滴正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与开发。

滴滴在财报中还提及,2021年第四季度的净投资收益为83亿元,主要归因于公司投资的Grab在去年12月3日于美国上市,Grab曾被戏称为东南亚版“滴滴”,业务包括外卖、叫车、杂货配送、电子支付、金融服务等。

截至发稿,滴滴股价为2.46美元,较发行价跌去82.4%,当前市值为116.3亿美元。

滴滴同时在4月16日晚间宣布,腾讯总裁刘炽平不再担任董事职务,腾讯副法律总顾问梁凤霞被任命为新董事。梁凤霞于2008年3月加入腾讯,在加入腾讯之前,她曾在德勤担任高级法律顾问。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3

据钛媒体App 4月17日消息,4月16日晚间,滴滴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截至去年末,滴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407.7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59.22亿元。该公司第四季度净亏损额为1.71亿元,亏损幅度较第三季度大幅收窄近99.4%。2021年全年,滴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1738.27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1417.36亿元同比增长22.68%。

据了解,滴滴当前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从收入构成来看,国内移动业务收入仍占绝大部分,2021年实现1605.21亿元占总营收的92%,较去年同期增长2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滴滴公司的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增长较为迅速,分别同比增长55.25%和68.18%。

2021年第四季度核心平台交易量达27.91亿笔,其中国内出行板块交易量达23.07亿笔,国际交易量为4.84亿笔,国内交易量环比微降2.1%。

梳理该公司全年国内出行板块交易量来看,2021年,该公司国内出行业务量约为94.83亿笔(第一季度日均成交2500万单,第二、三季度分别为25.7亿和23.56亿单),平均全年日成交量约为2600万单。第四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额(GTV)达到672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GTV达到562亿元,国际市场GTV达110亿元。

滴滴,归来已不是少年

滴滴终于还是要退市了。

12月3日上午9:00,滴滴突然通过微博发声,表示将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回归香港股市重新上市。此时,距离这家年轻的上市公司完成IPO,不过过去了156天。

6月30日,滴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此时,中美就中概股企业的数据管辖权已拉锯了一段时间,在双方未达成一致的背景下,身为互联网巨头的滴滴悄然赴美上市,甚至连钟都不敲一下,令各界震动。

“在那种情况下,像滴滴这样,闪电式通过SEC审核,从递交IPO文件到正式上市不到一个月时间,之前我们从来没看过”,美国华人证券分析师王琪对《最话》表示。

至于滴滴为何一意孤行,关键人的心事大概只能埋藏心底。外界只能通过一些常识揣测,但究竟与事实的真相有多远,却未可知。

例如,突击上市的背后是否有对赌协议在催促。毕竟从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在一级市场融资23次,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26亿美元,软银、Uber、腾讯、阿里巴巴、苹果、中投等都在股东之列。

“软银等一些主流投资者,在2021年上半年或多或少出现一些资金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的叠加,很可能是促使滴滴6月份悄然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 香港投行分析师林曦说。

但很快,这次强把“生米煮成熟饭”的“任性”,就让滴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上市两天后,国家相关部委发布通知对其展开数据安全审查,同时新用户被暂停注册。而《数据安全法》也在不久后火速出台,为中国网络行业数据的保护定下了法律标准。

自那时起,市场已有预料,滴滴将很快退市。一位中概股CFO对《最话》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数据的国家主权要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所以滴滴从美国退市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当晚,中概股全面飘绿,哀鸿遍野。滴滴的股价跌幅甚至达到22.18%之巨。目前6美元的股价,相较于14美元的发行价来说,已经是在膝关节上打折了。

对于当下的滴滴来说,一切当然越快越好。它太需要一次胜利。

2020年是滴滴的全盛时期。在大规模的补贴政策下,花小猪打车市场份额提升迅速,助力滴滴网约车业务重新回到巅峰时期,同年11月在程维“投入不设上限”的口号下,滴滴旗下橙心优选日订单突破1000万,一度跃居社区团购行业第一。

然而随着2021年赴美上市,这家互联网企业就像度过了生命力最旺盛的青春期,步入中年。 中年人的世界是危机四伏的,它对宏观环境的感知变得迟钝,核心业务的地盘又遭到侵蚀,那些曾经给予厚望的新业务,开展起来也没想象中容易。

和所有中年人一样,滴滴还需要一场和解,和宏观环境和解,和反垄断的市场和解,和自己和解。

从2016年收购Uber中国区业务之后,滴滴在网约车市场再无强劲竞争对手,一统江湖之势日盛。

但6月份滴滴被数据安全审查并暂停新用户注册之后,滴滴旗下软件悉数被平台下架。网约车市场中的其他玩家如打了鸡血一般,纷纷开始抢夺滴滴的失地。

移动互联网数据平台极光大数据三季度报告显示,曹操出行月活用户上升为1101.5万,曹操出行也成为继滴滴之后,首个突破千万月活用户大关的网约车出行平台。

而背靠强大资本的T3出行,在这场战斗中的火力输出相当凶猛。2019年7月,一汽、东风、长安三家 汽车 集团,联合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头部公司共同推出了T3出行,现在成为继滴滴之后,估值和业务最被看好的出行平台。

T3高层先是在内部“打鸡血”,喊出“全员开启战斗模式”、“主动实行007”等口号;随后在外部开启了“铺广霸屏”模式,双微一抖、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都可以见到T3出行广告的身影。至于拉新红包、司乘补贴,只能算是常规操作。

三季末,T3出行月活用户为986.7万,与一季度相比,增长接近一倍。

曾经下架两年之久的美团打车APP,在滴滴出事之后,“改头换面”火速上线,一边推出多项激励抢招司机,一边通过大额补贴抢占客源。

而之前在阿里内部并未获得战略级支持的高德打车,现在也展开了疯狂招人和市场拓展的模式。一位与高德同处一个写字楼的互联网大厂员工透露,之前高德打车部门的员工基本都准点下班,“很少能跟他们抢加班后的电梯,但最近这几个月,每天晚上九点多,电梯里都少不了高德的员工”。

事实上,由于巨大的先发优势,目前还难说,这些网约车市场的后起之秀,有谁可以真正撼动滴滴的地位。

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滴滴出行8-9月订单量连续两月环比下降。其中,8月订单量环比下降21.1%。但10月份的相关数据又显示,滴滴当月订单量环比上涨了7.5%。

相比于积淀深厚的网约车业务,这次监管给滴滴新业务带来的打击,更为致命。

例如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当程维内部说出“投入不设上限”之后,橙心优选就进入了全国扩张阶段,每天都在疯狂地开城、抢流量。据说为了刺激一线团长的积极性,橙心优选除了给到团长10%以上的提成外,每拉到一个新用户就直接奖励5块钱,加上新人下单的提成奖励,团长平均拉到一个新人就能获得二三十块的奖励。

另外,在网点的配送环节,橙心优选也开出了各种诱人的补贴政策。特别是针对米面粮油等大件商品,会有40元一吨的计重补贴,并且对容量超过20L的食用油、重量超过50公斤一袋的白糖、25公斤以上的大米也都有每件1块的计件补贴。此外,对BD销售也有8%-9%的GMV提成。

但是,这些政策从今年7月份开始就陆续停止了。受数据审查带来后续一系列措施的影响,橙心优选的用户和订单急速下降。

为了尽快止损,7月初,橙心优选把大区的直营团队解散了,根据内部透露的信息,到了11月20号,很多大城市的中心仓被关闭。橙心优选将从一个to C的社区团购平台转型成一个B to B的生鲜批发平台。

业界分析,橙心优选大撤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能够达到预期。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橙心优选在今年4月份的活跃用户为293.57万,但在5月和6月,这一数据环比下滑了4.35%以及10.7%。

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滴滴一直心心念念的造车项目,战略基础也遇到了挑战。

滴滴的造车项目,中文名为“达芬奇”,由副总裁杨军牵头。杨军同时也是D1的首席产品官,D1为滴滴去年与比亚迪合作推出的、为共享 汽车 定制的第一辆电动车。

一位 汽车 供应链人士向《最话》透露,滴滴已经在顺义建立 汽车 研究院,正在设计滴滴第二辆自研 汽车 。

这位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原来想加强和比亚迪的合作,“但一方面比亚迪自己的 汽车 都卖不过来,滴滴代工还要占据产能,确实并不十分积极;另一方面滴滴也想自己切入造车行业,争取能建立未来10年发展的基础”。

如果造车是滴滴未来10年发展的基础,那么在上述人士看来,平台上的海量网约车司机,就是滴滴造车的基础,因为车可以卖给他们。

但显然,上述判断若要成立,首先要滴滴司机买单。当滴滴对网约车市场具有绝对主导权时,它确实有定义司机用车的能力。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深圳市政府推动全市网约车电动化后,绝大多数专车司机都淘汰了旧车,选择了比亚迪的一款车,因为这是符合专车营运标准,又价格最低的一款新能源 汽车 。

所以,当滴滴对平台司机用车有定义权,其造车计划将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可是,一旦滴滴的核心业务优势减弱,网约车司机就不一定会听它的了。

目前来看,滴滴造车计划仍在推进过程中,上述人士表示, “大概率滴滴会自己建厂生产下一款 汽车 ”。

根据相关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滴滴下一款自研 汽车 是自动驾驶的网约车。早在2016年,在竞争对手优步宣布其自动驾驶目标一年后,滴滴也创建了自动驾驶部门。据滴滴的招股说明书,该部门在2019年升级为一家独立公司,团队拥有超过250名工程师,并正在开发4级自动驾驶技术。

自7月下旬来,滴滴为其“Voyager”独立部门发布50多个自动驾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招聘信息,该部门将专门负责自动驾驶技术。

但问题是,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是一个艰难且烧钱的过程,无人驾驶出租车实现替代可能还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现在唯一拿到无人驾驶出租车试商用许可的只有百度,而这也是十几天前才发生的事情。

“之前听说滴滴的第2款车应该是在D1技术上进行升级,还是基于服务司机的意识,但现在这款车拔高了需求,后续制造难度直线上升”,曾经在北京奔驰工作5年的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张旭图表示,据他了解的情况,滴滴在今年8月份提高了第2款车的设计标准和技术水平。

他建议滴滴还是要务实,在现有情况下做一个保守的车型,通过市场销售反馈再来不断优化,“根据我自己的行业能力和判断,如果照现在传出来的技术标准,这款车三年都不一定能上市”。

从脉脉上得到的信息显示,滴滴的HC在很多业务上目前呈现收缩的态势。据说许多业务岗联校招的实习生都开始辞退,相应的用工需求也已经被锁定,不再放出。

都说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以上是一家遭遇时代转换的企业,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程维和他的滴滴,在网约车行业里,已经变成了一个防守方。

从2018年5月及8月两起顺风车安全事件开始,这家年轻的公司不断遇到重大挑战。顺风车事件所招致的口诛笔伐,让滴滴整个团队异常狼狈。此后相关业务一度下架,令公司整体业绩受到重创。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整改后,滴滴终于2019年末重新上架顺风车业务。但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再次让其主营业务陷入窘境。

也许是在整个过程中,程维发现团队的心态有变化,据说他在内部会议上喊出了口号,要二次创业重回巅峰。

然后就是多面出击,不管是社区团购项目橙心优选,还是悄悄上线的低端网约车平台花小猪,亦或是货运、跑腿、外卖等服务,程维都不惜成本的正面竞争,要把整个团队的创业精神找回来。

创业精神,曾是程维身上最突出的标签,这位阿里前员工,出身于以狼性闻名的中供铁军,曾在老东家负责过一个只有四个人的销售团队。只花一年,他就带这四个人把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三。

创办滴滴之后,程维身上狼性不泯。起初,为了让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和打车用户了解滴滴和下载滴滴,程维自己跑到北京火车站、机场,说服司机和用户下载并使用滴滴。

这些不断被咀嚼的故事,被视作滴滴的底色,依凭这个底色,年轻的滴滴在热竞争时代胜出。

程维曾喜欢用“血海狼窝”来形容滴滴的处境,在他看来,“滴滴是一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出生在血海狼窝,生下来就面临激烈的竞争”。

据说,在血海狼窝的那些年,程维明白了一个道理,狼的力量,不光体现于吼叫和撕咬,更体现在长途奔袭和雪夜蹲守,而耐力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现在,远渡重洋的滴滴踏上了归途,虽则归来已不是少年,但它脚下的路既不窄也不短。

但愿少年记忆还留在这个组织里,习惯不安全感,享受长途奔袭,享受雪夜蹲守,并且保持耐力。

一夜下架!股价腰斩!滴滴备受煎熬之时,竞争对手都在忙啥?

风萧萧兮易水寒,滴滴一去还能复还?

7月16日,网信办宣布会同国安部、自然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同时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滴滴将面临长达45个工作日的调查时间,甚至更长。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滴滴(DIDI)股价报收8.06美元/股,距最高点18.01美元/股,已跌去超过55%的市值。

围绕着滴滴的纷争还在持续,而对于网约车第二梯队的各家企业来讲,却有了发力改变现有市场格局的时间机遇窗口,用户补贴、司机免佣等政策相继发布。

在这次网约车围城之战中,美团、高德、曹操、T3四者,似乎将更可能是“破冰”最有力的竞争者。其中,采用聚合模式的美团打车、高德地图拥有庞大的流量入口,截至到今年4月,美团月活用户超1.6亿,高德月活用户达5.99亿。而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3月曹操出行、T3出行以月活人数567.9万、457.8万的数据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美团:烧钱补贴新司机,反垄断大旗仍悬头顶

7月9日,美团打车APP回归,宣告美团在出行领域的新一波扩张开始。据了解,美团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出行的朋友圈投放广告已经持续铺了数日。

重新上线后,美团打车采取了大量拉新举措吸引用户,新客可限时获取包括9张优惠券在内的128元打车红包,首单低至5折起。在司机端,美团打车也推出限时福利,7月7日-7月13日内,新司机注册首周,限时3天,司机每单到账车费,平台再加赠20%的收益。

同时,美团推出 “邀请好友助力”、“新司机注册”、“邀请司机赢大奖”等活动,将传统的用户裂变拉新方式用于招募新司机。

如今,美团已经是本地生活业态的领头羊,触及吃、玩、住、行等多个领域,但是美团不甘于此。

曾有报道援引接近美团人士的说法称,对于包括北京等城市即将上线的打车业务,美团准备了10亿美元,而且上不封顶。用王兴的话说,“打车,美团是一定要做成的。”美团不断寻找新的增长极,似乎它的野心永无边界。

高德:布局本地生活 给地图做“加法”

7月初,阿里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由高德、飞猪和本地生活组成新的生活服务板块,加速布局本地生活矩阵。

目前,高德掌舵人俞永福表示,过去19年,高德地图的产品演进经过了“我在哪”、“怎么去”到“我到哪”三个阶段,现在高德要解决的是“我去哪”的出行决策,高德将专注于出门之后的生活服务。

出行是生活服务的重要版块,高德虽没有自己的出行APP,但作为聚合平台,也积极参与了本次的补贴大战,希望借此机会分流各大网约车平台的用户,进而为高德地图开辟流量入口,盘活其他增值服务。

7月20日,打开高德地图选择打车,首先弹出的就是“5折打车券1分钱抢”的活动。在司机端,高德地图联合110多家网约车平台成立了“免佣联盟”,在7月至9月“暑期免佣季”向司机实行“新司机7天前三单免佣”、“早高峰免佣”等多种免抽佣福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仍在摸索整合业务的高德地图,形势不容乐观,其整合的本地业务一直面临着来自美团、携程等巨头的挑战,出行业务更是面临着滴滴等诸多对手。作为用户数量仅次于天猫淘宝的阿里系第二大应用,能否成功从导航APP,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还是个未知数。

T3:动作频频,强大背景能靠多久

T3出行于2019年正式上线,数据显示,T3出行已经相继入驻全国24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已破2500万,日均订单超过30万,累计订单量突破1.8亿。

短短两年就能在市场上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其强大的背景。

T3由一汽、东风 汽车 和长安 汽车 三家国有车企合资组建,占股16.39%。除此之外,苏宁、阿里、腾讯等知名股东也入局了T3,苏宁占股17.42%,阿里、腾讯联合其他三家投资公司合计占股 23.06%。

据天眼查显示,T3出行是南京领行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出行生态平台,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进一步来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南京领行 科技 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9.04%;而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则由中国第一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东风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并联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投资发起。

毫无疑问,强大的国企背景,再加上传统和互联网行业巨头的支持,给T3出行在新一轮“补贴大战”中提供了强大的“战斗储备”。目前,T3出行狂掷资金,在抖音和朋友圈两大渠道投放大量广告。如果夸张点来讲,10条抖音里或许就能找到1条T3。

除了多渠道陈铺广告提升用户量,T3针对用户端也从7月6日起开始派发新人券包,其中包括“10元零门槛券”、“7折优惠券”和“8折优惠券”。通过多种形式的补贴,增加新注册用户的乘车频次,以提升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最近半个月,T3出行动作频频,看似是抢抓时间窗口,实则是蛰伏已久。

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发,网约车市场断崖式下跌,后入局的T3出行初次登陆市场便深受重创。2020年2月份,T3出行的订单量下滑幅度超过90%,直至4月才恢复到疫情之前的80%。不过,如今的T3能不能啃动网约车这块“蛋糕”,尚待观察。

曹操出行:不露声色,低调扩张

7月22日,曹操出行进驻南宁,这是曹操出行拿下的第62城,全国布局进一步深化。

资料显示,曹操出行是吉利控股集团布局“新能源 汽车 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其在网约车市场上占据B2C出行第一、行业第二的市场地位。2021年,吉利更是专门打造了一款网约车型,助力曹操出行进一步推进共享出行业务。

据悉,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该公司依托吉利集团的生态优势,将把运力建设作为核心,扩规模后形成成本优势。此外,吉利集团会不断推出适合网约车行业的新款定制车型,并且协同集团在能源方面的布局优势,依托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建设,加快换电车型投放,提升网约车运营效率。

除了用户端的补贴手段,曹操出行在本次市场混战中,将战略重心更多地放在了通过补贴司机争夺市场现有运力上。7月8日至14日,曹操出行向司机推出“周末两天,翻倍奖励”、“7天跑118单,奖励1088元”多种奖励形式;在7月19日至7月21日,曹操出行向所有司机免收抽佣;7月22日开始对司机实行满单奖励。

有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市场开放后,曹操出行“新能源 汽车 +B2C优势+吉利生态支持”的体系,以及“专业、安全、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将有利于其在网约车下半场的长跑竞争。

后记

在国内出行领域,长期以来呈现出滴滴“一超多强”的局势,眼下,为争取因滴滴下架而“进入公海”的司机和用户,各网约车平台动作层出不穷。

然而,网约车行业早已过了野蛮扩张的阶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企业如何平衡好与司机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各大平台未来发展中需要破解的课题。

目前,正值盛夏酷热,滴滴却似寒冬。网约车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充足的运力和优质的乘车体验,是出行平台在未来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合法、守规经营。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滴滴股价实时行情和滴滴股价实时行情最新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花卉屋 » 滴滴股价实时行情(滴滴股价实时行情最新)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专业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runsly@qq.com

工作时间:8:30-18:00

关注微信